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1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49篇
教育   10762篇
科学研究   116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320篇
综合类   111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761篇
  2013年   652篇
  2012年   939篇
  2011年   1101篇
  2010年   869篇
  2009年   849篇
  2008年   1007篇
  2007年   1293篇
  2006年   1288篇
  2005年   1057篇
  2004年   969篇
  2003年   840篇
  2002年   719篇
  2001年   574篇
  2000年   345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刘国志 《科技通报》2002,18(1):52-55
利用凝聚函数对线性规划问题的等价形式进行带参数的磨光,并对参数方程的解曲线进行离散化追踪,在适当的条件下,证明了算法具有任意阶收敛性。  相似文献   
22.
综述创新过程的研究历程,以新视角参考构建创新过程与组织关系模型,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创新过程内部关联与组织职能内部关联对创新的影响。得出创新过程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前后互相关联,创新过程与组织职能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影响创新效果的结论,为企业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3.
分段函数求导问题的多种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的导数,不能直接利用求导公式或求导法则;但是可以借助其它数学工具,如导数极限定理、泰勒公式等等,将问题转化,进而得到求解该问题的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24.
基于知识循环过程的知识管理绩效指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给出在某一时点评价知识管理绩效的新的计量方法——知识管理绩效指数(KMPI)。基于企业的导向是通过积累和应用知识来创造经济价值和竞争优势这一假定,运用包含知识循环过程(KCP)的五个部分——知识创造,知识积累,知识共享,知识利用,知识内部化的Logistic函数来评价知识管理绩效。随着知识循环过程效率的提高,企业变得更加知识密集,知识管理绩效指数就会增大。  相似文献   
25.
贝尔纳科学社会学思想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来平 《科学学研究》2006,24(5):641-645
认为贝尔纳科学社会学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有二:(1)力主科学的可计划性,并系统阐述了计划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等;(2)对科学的社会功能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在上述两个方面,贝尔纳的科学社会学也存在明显缺陷,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某些误读,其中,对经济需要与科学发展关系上的机械理解即是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26.
分析不同R&D项目特性下R&D活动所选择的控制模式在组织结构、财务管理、技术战略等方面的管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判别分析,以探讨控制模式选择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大量的问卷数据来分析R&D管理模式的选择与R&D绩效的关系,验证所提出的假设,得出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27.
费本初  庄南 《科技通报》1992,8(5):273-277
研究了异或开关函数的综合,以收缩b_j矩阵及分解b_j矩阵为工具,通过矩阵的最小秩和计算,提出一种不受固定极性限制的SSOP最小化算法,并通过实例比较,显示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8.
刘鑫  余翔 《科研管理》2016,37(11):150-158
本文在梳理概括了国内外专利文本挖掘技术研究进展基础上,探索建立一种基于对专利文本中特定动宾(AO)结构进行挖掘分析的专利功能分析方法,并通过专利功能的定义、提取和分析将专利技术与相关产业进行对接,实现了从专利文本中识别产业化的潜在领域。更为重要的是,本文提出了描述专利技术功能效用的S曲线和S指数,完善和改进了专利技术产业化适用性量化评价模型,并定义了该模型中的S指数、专利功能的绝对重要性指数(AI)和专利功能的相对重要性指数(RI)三个评价指标。最后,以具备"reduce PM2.5"功能的专利为例,验证了基于功能分析的专利技术产业化适用性评价模型的可行性,为中国专利技术产业化路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9.
在“加权线性损失”下讨论刻度指数族中参数的经验Bayes(EB)检验问题.利用基于 Bessel函数的核估计方法构造了EB检验函数.在适当的条件下证明了获得的EB检验函数是渐近最优的具有收敛速度O(n-1ln6 n).最后给出一个满足定理条件的例子.  相似文献   
30.
Gordon Reikard   《Research Policy》2005,34(10):1476-1490
In the recent endogenous growth literature, the trend in output is stochastic, while investment in scientific knowledge is treated as analogous to a capital stock. This paper models bot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and disembodied technical advance using neo-classical equations, which specify the equilibrium stocks as a function of prices and output. The elasticity of R&D in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estimated using factor shares, is time-varying and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are increasing in all factors.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model is that the equilibrium rate of technical advance is not cyclically invariant, but co-moves with output at business cycle frequencies. This allows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to behave as a stochastic trend. Growth accounting demonstrates that long-term variations in the rate of productivity growth have been associated mainly with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 in the rate of disembodied technical advance, with secondary effects from the stocks of R&D and physical capital. During the high productivity period 1948–1972, technical advance contributed 1.48 percentage points per year to output, with 0.98 accounted for by R&D. The productivity slowdown of the mid-1970s was accounted by a gradual decline in the effect of R&D, and a more abrupt collapse in disembodied technology. The subsequent productivity revival was associated with two accelerations in disembodied technical advance, the first beginning in the early 1980s, and the second in the mid-1990s.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is simulated in a small econometric model. Model simulations find that exogenous shocks to the inflation rate generate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growth by inducing fluctuations in disembodie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